八年老埃尔法二手价35万,真值吗?验车实录让人头大
有时候真觉得,丰田埃尔法就像那种“别人家孩子”,永远被夸、从来不缺追捧。身边混生意的朋友,谁要是开台埃尔法,都跟标配似的。前阵子还在小区门口碰见隔壁做装修的李哥,他指着新到的小高山摇头说:“还是老埃尔法有面儿。”但你要说这车真的完美无瑕,那可未必。
上周接了个活儿,有客户想收辆2017年1月上牌、3.5L V6版本的老款埃尔法,说什么都得亲自验一遍。这车已经换过两任主人,现在表显22万公里,要价35万——别看年份和里程摆那,这价格搁咱们本地二手市场,也算是坚挺得离谱。
刚见着实车,我第一眼其实没太多感觉——白色漆面倒还行,就是细看前杠下沿蹭花不少。同行师傅抬头一瞅,“这水箱框架怎么焊点这么新?”原来这代水箱框架跟大多数MPV不一样,是连体结构,不像常规能单独卸下来修理。如果换过,多半说明前脸挨过撞。不过查了查纵梁,一点事没有,按我们修理厂的话讲,“四梁八柱安稳就行,小磕小碰算啥。”
发动机舱也扒拉了一圈,散热器肯定是新的,但气门室盖和正时罩盖螺丝都没动过,看样子发动机本体还算原装。唯一拆动痕迹出现在机脚胶位置,这玩意儿十几万公里基本都得换一次,也正常。但底盘升起来后发现油渍泛滥:发动机变速箱结合部漏油、转向机构也湿哒哒,比起传说中“20年不开坏”的丰田神话,这情况确实打脸。有师傅笑着说:“日系省心?你没遇到狠主呗!”
再钻进驾驶舱,一股淡淡烟味扑鼻而来。我随手摸了把方向盘,那包浆厚度堪比我家老爸用十年的麻将桌……座椅皮磨损很明显、安全带发黑,有点糙。后排电动尾门开关失灵也是个问题,说句心里话,如果不是冲着品牌光环,这成色真拿去接待客户,不怕掉档次?
翻电脑数据核对里程,还好没调表痕迹,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有意思的是,我们群里的王工以前专门搞丰田保养,他提过一个冷知识:这一代3.5L机器曾经因为充电控制程序召回整改,所以偶有怠速异常波动。这台倒是表现平稳,只不过V6声浪低沉,在城市堵路的时候听久了容易犯困。
顺便插一句,其实早几年买这种高端MPV的人,大多奔着舒适性和静谧性去,但实际体验下来,无论高速超车还是满载爬坡,新款2.5混动车型动力偏软是真的。而且市区红绿灯起步时总给人一种拖泥带水感,有些老司机甚至吐槽“不如早期3.0自然吸气来的直接”。当然啦,如今大家更关注环保指标,加之政策限制,所以旧款大排量越来越稀罕,可惜保养成本也直线上升。
还有件事一直被忽略:很多人以为日系豪华MPV配置丰富,其实仔细琢磨反而比较克制,比如氛围灯只有顶配才有,中控导航系统界面土得掉渣(群友调侃叫“大号卡罗拉”),USB接口数量居然比同年代国产少一半。不信可以自己数数。我去年帮亲戚买GL8时,还特地对比了一下,两者娱乐系统差距明显,不过后者维修费便宜不少。
聊回这台17年的老伙计吧,总结一下当天状况:外观补漆、小事故、水箱框架更换;内饰磨损重、电尾门失灵;底盘三处漏油但悬挂结实;动力表现尚可但并非无敌……关键卖家死活不松口降价,于是买方犹豫再三,当天直接放弃交易,说要再看看其他渠道有没有成色好的源头货。我个人猜测,多半不了了之,就像微信群里常有人抱怨,“钱准备好了,人挑花眼。”
后来我又问李哥,他悄悄告诉我,其实名声大的这些日系二手商务,到了一定年龄照样毛病多,只不过一般家庭用不到那么极限,很难真正把它们榨干罢了。“你以为省心耐造,是因为用的不够狠。”他说完哈哈乐,把钥匙往裤兜一揣,上楼去了。他那辆全新魏牌高山停在楼下,据说最近刚装的新轮胎,比他媳妇鞋柜里的靴子还贵……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