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架自杀式无人机像索命的幽灵,死死咬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皮卡车。 第一架撞向车尾逼停目标,第二架盘旋确认车牌号后补刀,第三架直接冲向赶来救援的车辆——短短几分钟,俄军北方集团军副司令叶谢杜拉·阿巴切夫的车队被炸成废铁,他本人重伤截肢,生死未卜。 更讽刺的是,这场精准猎杀发生在俄罗斯本土库尔斯克州,距离边境仅5公里。
乌军特种兵在俄境内“打游击”
阿巴切夫遇袭只是乌军特种部队渗透行动的冰山一角。 自去年乌军反攻库尔斯克州后,即便主力部队被俄军击退,小股特种兵却像钉子一样扎进了俄罗斯边境。 他们化整为零,6人一组,穿着平民衣服,背着美制消音步枪和炸药,白天躲森林啃压缩饼干,深夜靠夜视仪摸黑推进。 布良斯克州一片松树林里,俄军曾围歼过这样一支小队——当时3名乌军特种兵还在睡袋里做梦,就被一锅端了。
这些小组专挑俄军防御空白下手。 库尔斯克、布良斯克和别尔哥罗德三州边境线加起来超过500公里,俄军主力全堆在顿涅茨克前线,后方巡逻的尽是国民警卫队和新兵。 布良斯克州210公里边境线,俄军只放了2个边防营和1个内卫团,平均每公里12人,“还没小区保安多”。 当地牧民甚至吐槽新增的铁丝网“连兔子都能钻过去”。
“荒野求生”式渗透,专捅俄军软肋
乌军特种兵的战术狠到极致。 一支6人小队曾花7天时间,沿杰斯纳河支流夜行昼伏,每天只推进6公里,硬生生摸到布良斯克铁路枢纽40公里内。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炸掉这条莫斯科通往顿巴斯前线的军列命脉。 要不是放羊的牧民发现土里埋的通讯天线,俄军后勤恐将瘫痪一周——类似2023年红利曼战役的断粮惨剧差点重演。
这些行动看似零敲碎打,实则刀刀见血。 库尔斯克油库爆炸、铁路供电线被毁、别尔哥罗德弹药库遇袭……乌军特种兵专挑民用基础设施和后勤节点下手,逼得俄边境居民惶惶不安。 更致命的是“斩首行动”:除阿巴切夫外,俄黑海舰队副司令苏沃罗夫在克里米亚遇袭,总参谋部副局长莫斯卡利克遭汽车炸弹,连“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也未能幸免。
无人机锁车牌,情报精准到可怕
阿巴切夫遇袭视频暴露了更恐怖的事实——乌军连他坐的民用皮卡车牌号都一清二楚。第二架无人机俯冲时专门给车牌拍了特写,确认目标后直撞驾驶室。 这种情报精度绝非偶然,背后是北约卫星定位、星链通信和AI离线导航的“组合拳”。 乌军甚至把无人机拆成零件走私入境,在废弃仓库组装,避开俄军电子侦测。
俄军情报漏洞已不是第一次被戳穿。 今年7月,俄海军副司令古德科夫少将在库尔斯克指挥所遭“海马斯”团灭,11名军官当场丧生;更早前乌军还精准锁定过普京专机航线。 北方集团军原司令拉平上将8月初刚“因身体原因”辞职,接手的尼基福罗夫立刻撞上副司令遇袭,部队情报混乱的烂摊子彻底藏不住了。
三架无人机打皮卡,战果为何这么菜?
讽刺的是,这场精心策划的袭击只造成1死2伤。 三架无人机轮番轰炸,阿巴切夫的皮卡竟没被炸碎,侧面印证了乌军小型无人机的威力短板。 这些商用改装机载弹量有限,主要靠突然性和精准度取胜。 更现实的是,无人机需特种兵在几公里内遥控,操作员随时可能被俄军反杀——布良斯克森林里被歼的那支小队,随身加密电台还闪着绿灯就被端了老巢。
俄军虽宣称在边境三州挫败12起渗透、击毙俘获47人,但乌军袭扰从未停歇。 阿尔马维尔机场事件最打脸:乌特工伪装成送货司机,大摇大摆混进俄军航空学校,烧毁苏-27教练机后全身而退。 机场带电铁丝网和巡逻队形同虚设,监控摄像头一半是坏的,“士兵连反渗透训练都没受过”。
阿巴切夫最终被直升机送往莫斯科抢救。 这位参与过车臣、叙利亚战役的“俄联邦英雄”,如今在病床上失去四肢,而将他逼入绝境的,正是俄军自家后院里那300公里防不住的边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