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来搞事情,这次瞄准“药罐子”。美国总统一声令下,从10月1日起,进口的专利药统统加收100%关税,除非药企愿意在美国建厂。这一操作直接引爆了全球药企的神经,感觉是给各国制药公司划了个“建厂或死”的大圈圈。敢情,药企这锅里的药不是要治病,而是特朗普的贸易战新武器?
搞清楚背景很重要。当前美国药品的进口额惊人,10年间翻近两番,到了2024年预计能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英国贡献了不小的一块蛋糕,去年就出口了60亿药品到美国。按理说,美国人是离不开进口药的,但特朗普如今来了个关税大跳水,仿佛在说:“不让你们来赚我的钱,逼着你们把工厂开到我后院!”
老实讲,把药品供应链搬回国内并非毫无理由。特朗普强调,这是强化美国药品自主生产能力的关键一步,还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国家安全调查成了关税的前奏,听着有模有样,其实更多的是一场经济拉锯战。现在看他对欧盟、日本温和些,征收15%关税,但对英国就玩了个狠的,高达100%。“盟友?别再想从我这里薅羊毛了!”这可能是特朗普脑子里的潜台词。
但问题来了,药品可不是辣条,说搬就搬。制药业的供应链复杂得像一锅乱炖,光原材料的采购、中间环节的加工都需要全球分工协作。可特朗普想靠关税一招解决问题,就像试图用锤子去拧螺丝,结果是只会把墙敲得乱七八糟。知名分析师都表示,把药品生产搬回美国,费时费钱,搞不好几年时间也弄不出个名堂。而药企们的态度更不乐观,很多公司警告,高额关税不仅抬高成本,还会让投资选择更加谨慎。最可怕的是,药品供应链如果一乱,最终受害的是老百姓,药价飞天的问题就更没治了。
英国制药巨头们心里也犯嘀咕。葛兰素史克和阿斯利康两家公司虽然早早就在美国下了重注,投资了几十亿美元的基础框架,但特朗普这操作还是让他们觉得心里发毛。谁知道关税的“保护伞”什么时候就被掀开呢?还有那些没在美国建厂的小公司,现在更像是“一夜之间从天堂掉到了地下室”,完全摸不清接下来的出路。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最担心的不是制药厂赚不赚钱,而是药价会不会飙升,供不供应得上。这不,美国的退休人员协会公共政策负责人早就发声,警告关税可能导致药品的价格飙升,使得已经焦头烂额的医疗成本问题越发离谱。试想一下,辛辛苦苦攒了点钱想买药治病,却因为关税涨了个没边,谁顶得住?
看起来,特朗普的政策逻辑是在逼大象跳舞。问题是,当大象想跳却发现地面塌了怎么办?为了所谓的“美国制造”,药品难道也成了赌桌上的筹码?全球化的今天,供应链的问题不可能靠一两个硬政策解决。真要让人人吃得上药,打压外企可能还真不是唯一的解法。
一场关税游戏,从总统办公室玩到药企实验室,最后却影响着数百万患者的药价和健康。这到底是一场坚决鼓励投资的强制性博弈,还是一场滑稽的贸易表演?特朗普的药效,不知道怎么治病,但副作用倒是显得格外突出了。想想未来买药可能要再加上一道无形重税,消费者最终能笑得出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