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刷到几个视频,真是让我大跌眼镜。有人说,宝马、奔驰、奥迪(BBA)现在的车子配置,甚至不如一些国产品牌堆的配置。那为啥大家还是把BBA当成豪华车?答案其实很简单,两个根本原因决定了大家的认知。
第一,耳濡目染。我们从小看到的广告、电影、父辈的车库里,都是BBA的身影。那种“买得起,买得起,买得起”的氛围,早已经在潜意识里烙下印记。即使今天的BBA在配置上不再遥遥领先,光是品牌名一出现,很多人就会自动联想到“豪华”。这不是因为车子本身更贵,而是因为大家习惯了让BBA帮自己说话——几十万买台BBA,朋友会说“哇,这车真有面子”;同样的价钱买国产车,往往要自己解释“这车也不错”。这层社交认同,让BBA的“豪华”标签根深蒂固。
第二,豪华是别人的认知,而不是你自己觉得的。豪华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别人觉得它豪华”。这背后是品牌多年累积的口碑、全球化的售后网络以及高价带来的保值预期。即便现在国产车在智能驾驶、电动四驱、车联网等技术上已经赶超,甚至在某些细分赛道上配置更丰富,消费者仍然会把“豪华”二字拴在BBA身上,因为他们相信“买得起的车,后期更省心”。这是一种心理暗示:高价本身就被当作品质的象征,品牌的历史沉淀进一步放大了这种暗示。
当然,BBA也不是全凭“光环”。它们拥有完整的产品线、成熟的供应链和全球统一的服务标准,这些硬实力才是真正支撑豪华定位的根基。即使降价促销,仍有大量买家愿意为品牌背书,因为他们相信“买得起的车,保值率更高,维修更有保障”。这正是豪华车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本身为车主提供一种身份认同和长期价值的保障,而不只是当下的配置堆砌。
国产车已经在技术和配置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长城的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刚刚荣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评审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权威性不容置疑。坦克500等硬派SUV的知名度也已经超过不少传统豪华车型,甚至成为孩子们玩具车的标配。可惜的是,国产品牌缺乏百年历史的沉淀,品牌认知仍停留在“新晋”。要想让消费者在买车时主动说“这车很豪华”,还需要时间、持续的高质量产品以及品牌文化的深耕。
所以,BBA之所以仍被视作豪华车,关键不在于配置多少,而在于品牌的历史积淀、社会认同以及对高价的心理暗示。国产车已经在技术和配置上赶超,但要想在消费者心中占据同等的“豪华”位置,还得让品牌价值和技术实力同步提升。等到那一天,豪华的标签才会真正从“BBA专属”变成“所有值得骄傲的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