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于11月1日深夜向武装部队下达反击命令,要求对任何侵犯领土的以色列军事行动实施火力回击。
这一罕见强硬表态源于当日凌晨以色列国防军对黎南部边境城镇布利达市政厅的突袭行动,事件导致市政工作人员易卜拉欣·萨拉梅在值班期间遭枪击身亡。
据黎巴嫩国家通讯社获得的现场照片显示,布利达市政厅二楼休息区的墙壁密布弹孔,床垫被血迹浸透。
以军特种部队在凌晨2时许越过蓝线(联合国划定的临时边界)约1.2公里,未遭遇抵抗即进入市政建筑。
以色列军方事后声明称行动针对"真主党协作设施",但未提供萨拉梅与武装组织关联的证据——这位59岁的公务员已在市政厅工作23年,当地居民证实其职责仅为维护供水系统。
袭击发生后8小时内,黎巴嫩总统府召开紧急安全会议。
曾服役48年的奥恩打破其执政期间避免与以军直接冲突的惯例,通过国家电视台发布指令:"从此刻起,任何侵犯领空、领土的行为都将遭遇我军火力拦截。"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在边境与以军周旋的真主党武装随即表态支持政府决定,其秘书长哈桑·纳斯鲁拉呼吁"所有抵抗力量与正规军协同作战"。
2024年11月签署的《纳古拉停火协议》规定以色列需撤出黎南部5处军事据点,同时要求真主党解除边境30公里内的重型武器。
11月3日,以军对拉布内村的空袭摧毁了刚修复的电力设施,导致边境三个行政区再度断电。
贝鲁特美国大学冲突监测组指出,过去三个月以色列对黎基础设施的打击呈现模式化特征:78%攻击目标为水厂、道路和通信基站,且均选择在联合国人道物资运输后48小时内实施。
真主党政治局成员穆罕默德·拉阿德11月4日在贝鲁特南郊的演讲中警告:"如果国际社会继续纵容以色列将平民设施军事化,抵抗运动将不再受任何交战规则约束。"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至今未对奥恩的军事动员令作出直接回应,但11月4日深夜,以军向黎方移交了通过第三国转交的外交照会,要求黎政府在72小时内"制止真主党的一切挑衅行为"。
分析人士注意到,这份文件首次未使用"黎巴嫩政府应对真主党行为负责"的惯用表述,可能暗示以方策略调整。
#热点观察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