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里快空了。
这话听起来不像是一个生活在号称全球最发达国家的人嘴里说出来的。可是在那创纪录的35天里,这成了几千万美国人每天睁开眼就要面对的现实。历史会记下那个冰冷的数字,美国政府史上最长停摆,但这数字下面,是4200万双盯着空空如也的冰箱发愁的眼睛。
全美上下,靠着食品券过活的人,从头发花白的老人到独自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突然发现手里的券额度直接被砍了一半。以前还能勉强买点肉,现在,连买个鸡蛋都要掂量半天。食物银行门口的队伍,凌晨四点就有人去排队,那长长的队伍,就像一道看得见的绝望疤痕,刻在了这个国家的脸上。
地面上的人在为下一顿饭发愁,天上的人也没好到哪儿去。你可能想不到,负责指挥上万架飞机起降的空中交通管制员,竟然要在三更半夜去开网约车、送外卖,挣那点糊口的钱。整整一个多月,上万名管制员和五万名安检员,一分钱工资都没拿到。他们不能罢工,因为天上的飞机不能没人管。于是,一群被欠薪的白领,白天凭着专业和责任心保障航空安全,晚上就得去干兼职,付房租水电。
这种状态,不出事才怪。纽约地区的管制员开始频繁请病假,人手不够,全国每天成千上万的航班不是延误就是取消。机场里,到处是滞留的旅客,提着行李箱跟柜台吵架的,抱着孩子坐在地上无奈等待的,整个航空系统就像一根绷得太紧的弦,随时可能断裂。副总统出来喊话,说再这样下去,感恩节的旅行季非得崩盘不可。可喊话有什么用呢?这根弦,早就被政治游戏磨损得差不多了。
聚光灯下,华盛顿的政客们正在上演一出年度大戏,剧本烂俗,台词全是互相指责。民主党骂共和党极端,共和党批民主党浪费纳税人的钱。他们西装革履,在镜头前为了预算案争得面红耳赤,每个人都声称自己为了人民,却没人看一眼食物银行门口的队伍。预算成了他们手里最好用的筹码,而那4200万人的温饱,就是这场牌局里被押上桌的人质。
这出戏的代价,远不止饿肚子和航班延误。本该按时发布的GDP数据,因为政府关门而推迟,美联储那帮经济学家做决策的时候,感觉就像在没开灯的屋子里开车,两眼一抹黑。国会预算办公室后来估算了一下,这场停摆给美国经济造成的直接损失,可能超过140亿美元。工厂生产受影响,商家不敢投资,银行收紧贷款,整个经济体系的齿轮,仿佛被塞进了一把沙子,运转起来咯吱作响。
更让人寒心的是医保。超过两千万美国人需要靠政府的补贴才能交得起医保费。停摆期间,这笔补贴眼看就要到期。一旦补贴没了,保费立马涨三成。这对那些本就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家庭来说,无异于一张催命符。是吃饭,还是看病?这道选择题,怎么选都是输家。
奇怪的是,面对这一切,整个社会似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新闻里天天放着两党吵架,可街上没几个人真的上街抗议。大家好像都习惯了,习惯了政客的表演,习惯了这种荒诞。有人说,政府停摆根本不是因为没钱,纯粹是一场政治表演,而穷人,只是这场表演必须付出的代价。这话听着扎心,却又真实得可怕。
这场长达35天的停摆,最终以一个纪录载入史册,但这个纪录,没有半分光彩。它戳破了一个曾经无比响亮的口号,原来在这个国家,真的会有人饿肚子。历史不会只记住35天这个数字,它会记住那个冬天,无数美国人眼里的无奈。
有人说,这不过是一场短暂的风波,很快就会过去。但被撕开的裂口,真的那么容易愈合吗?这不是机器的一次偶然故障,更像是系统深处的腐烂信号。政治家们沉迷于自己的算计,全然忘记了他们的权力来自何方。
古老的诗句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没想到会在今天的美国,找到如此贴切的注脚。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