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的某一天,74岁的老人张鹤亭拨打了华国锋家的电话,在电话中表示希望能前往探望。秘书随后向华国锋汇报:“湖南有位张鹤亭先生想见您,是否安排接见?”
华国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地说:“他是我在湖南的老朋友、老搭档,赶紧请他进来!”
张鹤亭与华国锋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这要从20世纪50年代讲起。
1923年,张鹤亭在河北省大名县东劝庄出生。15岁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投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5月,张鹤亭前往湖南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宁乡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等职务。1955年9月,张鹤亭担任湘潭地委委员、宁乡县委第一书记。
当时华国锋在湘潭地委书记的岗位上任职,张鹤亭是其下属,二人在工作中合作默契。他们在推动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1956年1月10日,张鹤亭正在乡下开展工作,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紧急致电,让他在下午6点半前赶到长沙会面。两人当晚会面时,周小舟神情严肃地询问张鹤亭:“你带手枪没有?”
张鹤亭感到疑惑不解,他回应道:“没带,我到长沙来,带枪做什么呢?”
周小舟这才点头回应道:“幸好没带枪,咱们去见毛主席!”
张鹤亭至此才清楚周小舟如此急切地叫自己来长沙的缘由,能见到毛主席,他内心欣喜不已!当晚,周小舟与张鹤亭前往长沙老火车站的一节专列,接受毛泽东的接见。一同参与接见的还有周惠、谭余保、华国锋等湖南省主要领导人。毛泽东见到张鹤亭,觉得他年轻干练、品貌端正,便亲切地让他坐在自己右侧。
张鹤亭坐在毛泽东身旁时有些紧张,周小舟注意到这一点后,主动向毛泽东介绍:“这是宁乡县委第一书记张鹤亭。”
毛泽东接着询问张鹤亭:“你多大年纪?”
张鹤亭给出回答,称自己32岁。
毛泽东接着询问对方读了多少年书。
研习古籍长达八年。
你是哪个地方的人?
来自河北省大名县。
毛泽东笑着说道:“没想到你是北京大名府出来的!《水浒传》里的卢俊义还是你的老乡呢!”众人闻言轻笑,张鹤亭的神情也放松了不少。
这时张鹤亭鼓起勇气向毛泽东报告:“主席,我在农村调研时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劳力没有活干。”
毛泽东饶有兴致地询问:“是啊!那该如何解决劳动力的出路呢?”
张鹤亭琢磨了一下说:“靠精耕细作来解决。”
毛泽东点头说,还得搞多种经营,让多种经营和精耕细作结合起来,以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在那次谈话结束后,张鹤亭返回宁乡,组织群众踏实肯干,积极推动多种经营发展。经过努力,全县经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宁乡还跻身全国生猪生产“百强县”行列。
1956年5月,华国锋任职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在这一时期,经华国锋推荐,张鹤亭获任湘潭地委常委、专署副专员。
华国锋上任之前,特意找张鹤亭谈心。张鹤亭对他说:“你调到省城工作后,可别忘记我们,要经常下来指导工作。”
华国锋表示,他不会忘记在湘潭工作的五年多时间,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他提到,湘潭是毛主席的故乡,对方今后责任重大。
张鹤亭激动地说:“老战友、老领导,我肯定会好好干工作,绝对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嘱托!”
湖南是旱涝灾害较多的省份,湘中地区的缺水问题长期较为突出。1965年夏季,省里作出在湘中地区修建灌区的决定。由于灌区工程的主体部分位于韶山附近,该工程被命名为“韶山灌区”。华国锋担任工程总指挥长兼政委,他推荐张鹤亭担任指挥部副政委兼党委副书记,由其主管思想政治工作。
工程启动后,张鹤亭为提振大家的士气,琢磨出不少法子。他提出“修好渠道炼好人,精神物质双丰收”“学习毛泽东思想,建设好毛主席故乡”等政治口号,还专门为灌区工程创作了10首诗歌。华国锋读后十分赞赏地说:“写诗赞颂灌区建设,你开了个好头,能写的人都来参与,大家一起出本诗集吧!”
华国锋推动下,灌区先后编辑出版了6本《韶山灌区诗词选集》,这些选集极大地激发了工人们的劳动热情。1966年,韶山灌区正式建成通水。在这一过程中,华国锋和张鹤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灌区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华国锋和张鹤亭一同受到冲击。1968年4月,华国锋率先恢复职务,被任命为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此时华国锋决心全力抓好湖南的经济建设,他再次想起了老战友张鹤亭。
1968年秋天,在华国锋的帮助下,张鹤亭结束了此前的困境,得以解放。1969年,他重新被任命为长沙重型机械厂党委书记。为了做好厂里的生产工作,张鹤亭主动收拾行李,搬进厂里一间阴暗的办公室居住。白天,他就到车间跟着工人一起劳动。
1969年8月的一个早晨,张鹤亭从家乘坐公共汽车前往厂里上班。没想到公交车和一辆急驶的货车相撞了,车内很多乘客都受了伤。张鹤亭被撞成脑震荡,左手锁骨骨折,住进医院后打着石膏。住院半个多月后,张鹤亭实在待不住了。他带伤回到车间参加劳动,亲自操作1.4米高的转盘立车。工人们见状深受感动,都主动加劲干活。当年厂里的生产产值实现了翻番。
20世纪70年代初,华国锋调到中央任职后,张鹤亭与他碰面的机会便逐渐减少了。
1978年初,张鹤亭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在学习期间,中央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项南特意找他沟通:“你在湖南一直负责工业相关工作,担任厅局长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次中央调我到福建担任省委书记,我想请你接替我的工作,到机械工业部任副部长。”
张鹤亭听闻此事感到非常惊讶,他觉得全国有不少和自己情况类似的人,不明白项南为何会留意到自己。后来他了解到,自己被推荐到中央任职,是华国锋亲自提名的。
张鹤亭反复琢磨后,内心觉得自己实在放不下湖南这片土地,便婉拒了这次机会。
1990年12月,张鹤亭离休。1997年5月,他来到北京,在二儿子家定居,二儿子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他借此机会特意看望了华国锋。
张鹤亭与华国锋见面时,将一对浏阳河酒和一包君山茶送给华国锋。华国锋见状笑着说,他们是老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问张鹤亭为何还要带礼品。
2002年9月,张鹤亭又一次到北京探望华国锋。聊天时,他随口问起:“您后来怎么没再担任党中央主席呢?”
华国锋表示,自己兼任的职务较多,身上责任十分重大,且身体经常生病,实在难以支撑。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1980年9月,在五届人大会议上,他提出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他又辞去了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北京离世。张鹤亭获悉这一消息后悲痛万分,泪水不断滑落,心情长时间难以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