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北京时间的下午三点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办公室里,军事简报还在一页页翻着。半小时前,乌空军刚发来通报:8月15日,俄军向乌境内发射了1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和85架无人机。更让他心里发堵的是,这场袭击发生在美俄阿拉斯加会谈结束后的第二天,那场被外媒称为“三无会谈”(无成果、无协议、无承诺)的密谈里,普京和特朗普还说着“停火有重大进展”。
时间倒回8月15日,阿拉斯加的谈判桌上,美俄双方坐了3小时。 会后记者会上,美方发言人重复了三次“没有实质性进展”,俄方代表则直接说“双方仍在梳理分歧”。 在场的中方记者没太惊讶,毕竟会谈前一个月,普京特意给中方打了通电话,中方当时就提了句“复杂的事得慢慢来”。 现在看来,这话说得真准,美俄谈了3小时,连份联合声明都没捞着。
泽连斯基盯着手机里的乌空军通报,手指把屏幕都戳皱了。 8月15日的袭击里,导弹炸穿了顿涅茨克前线的一个乌军弹药库,85架无人机则扑向了哈尔科夫的电力设施。 乌军总参谋部数据显示,这次打击造成至少12名士兵伤亡,23个居民点断电。 更讽刺的是,普京回国后第二天(8月16日)就在克里姆林宫开了内部会议,会上他反复强调“我们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所有问题”。 这话被泽连斯基的顾问截获后,直接送到了总统办公室,在乌方看来,这就是“打一巴掌再摸头”的套路。
俄军的动作不是偶然。 从俄乌冲突爆发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年。 这三年里,战场外的算盘越打越响:美国拉着欧洲对俄加了12轮制裁,俄罗斯反过来用能源卡欧洲脖子;土耳其偷偷给俄乌当“中间商”卖粮食,印度则趁机囤了便宜原油。 更别说那些被“二级关税”牵连的东南亚国家,它们买的俄煤便宜了,卖的棕榈油却因为欧盟新规滞销。 这么复杂的利益网,哪是特朗普在记者会上说两句“停火”就能理清的?
泽连斯基不是没试过自救。 8月16日上午,他刚和特朗普通了40分钟电话,内容没对外说,但乌总统办公室透露“讨论了双边安全保障”。 挂了电话,泽连斯基立刻让助理订了去美国的机票,他急着见特朗普,想当面要个“准话”。 可等他到了华盛顿,迎接他的可能是更残酷的现实:普京早就在美俄会谈里和特朗普达成了某种默契。 据美联社披露,普京在阿拉斯加提到“俄美在几乎所有合作领域都有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可能性”,特朗普则回应“美国希望看到和平”。
普京当然有自己的算盘。 俄乌冲突这三年,俄罗斯经济确实受了冲击,2024年GDP缩水2.1%,军费占比从2021年的4.3%涨到2025年的7.8%。 但普京清楚,要是现在停火,乌方和欧洲肯定会“狮子大开口”:乌方要重建资金,欧洲要俄撤军时间表,美国要俄能源减产。 这样一来,美俄第二次三边会晤准得黄。更别说俄罗斯国内的情绪,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8月民调显示,68%的俄罗斯人支持“继续战斗直到目标达成”,只有19%觉得“该谈谈了”。
欧洲那边也没闲着。普京最近提了个“北约第5条款共同防御构想”,说如果乌克兰遭袭,北约成员国得一起帮忙。 这话德国总理朔尔茨听了直点头,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在记者会上说“这是值得讨论的方向”。 欧洲本来是乌最大的援助方,2024年给了580亿欧元,可现在态度变了,波兰宣布减少20%的军事援助,意大利暂停了对乌的防空系统交付。 乌财政部官员私下抱怨:“以前欧洲说要和我们‘共存亡’,现在倒成了‘能帮就帮’。”
泽连斯基的日子越来越难。 8月17日,基辅街头出现了小规模抗议,标语写着“我们要和平,不要空话”。 乌议会反对党领袖公开质疑:“总统先生,你说俄军会撤,可他们的无人机还在炸我们的城市。”而乌军总参谋部内部流出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乌东前线乌军控制区比7月减少了47平方公里。 社交媒体上,泽连斯基下台的话题阅读量24小时涨了300%,有评论说:“他让我们流了三年血,现在连谈判桌都坐不稳。 ”
俄军的无人机还在飞。 8月17日上午10点,乌空军再次发出警报:12架俄军无人机从克里米亚方向起飞,目标是扎波罗热的油库。 泽连斯基盯着监控画面,手机突然震动,是普京的新闻秘书发的消息:“俄方始终遵守国际法,军事行动只为消除‘威胁’。 ”他删掉刚打好的“抗议声明”,重新输入:“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当前局势。”可这条消息发出去半小时,点赞数还不到平时的十分之一。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