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仗都打了快三年了,俄罗斯居然还没倒下?当初那些等着看卢布变废纸、经济崩溃好戏的人,现在估计都有些看不懂了。怪事,数据显示俄罗斯的经济竟然还挺稳,有些地方甚至在增长。
这数据你乍一看,会觉得有点假。GDP下滑幅度很小,怎么可能?可你要是知道他们怎么算这笔账的,就不会觉得奇怪了。造出来的坦克、炮弹,这些在 wartime 用来消耗的东西,全都被计入了GDP。这就好比说,你家着火了,你不断地买新灭火器,然后说你家的固定资产在增加,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怪?政府为了让数字好看,还给企业发补贴硬撑着运转,但这层窗户纸下面,普通人的日子可没那么好过。
钱从哪来?能源。欧洲那边气势汹汹地喊着不要俄罗斯的天然气,想着能一下子掐住命脉。结果俄罗斯扭头就把目光投向了亚洲。中国、印度这些大买家,需求量大得很,俄罗斯的能源照样卖得风生水起。更有意思的是土耳其,它从俄罗斯低价买进天然气,转手就高价卖给欧洲,当起了“二道贩子”,赚得盆满钵满。欧洲这波操作下来,里子面子都没占到,还得捏着鼻子买高价气。
对外有能源这张牌,对内就靠强力干预。俄罗斯央行一度把利率拉到21%这种吓人的高度,就是为了稳住卢布,同时严格控制资本外流,不许大钱随便跑路。普京那招“卢布结算令”更是直接,想买我的天然气?那就得用卢布。一套组合拳下来,卢布不仅没崩,反而一度成了全球表现最坚挺的货币之一,这让等着看笑话的人大跌眼镜。
可这种强行稳住的表面之下,经济结构已经变得越来越畸形。所有的资源都在向军工倾斜,民用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这些需要长期发展的领域,全都被牺牲掉了。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因为战争看不到未来,大量的精英选择出国,这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才是最致命的伤。
这种失衡直接体现在了老百姓的生活里。商场货架上的商品种类肉眼可见地变少,价格却蹭蹭往上涨。为了前线的军费开支,医疗、教育这些民生领域的预算被一再压缩。战争多打一天,普通人的生活成本就多一分煎熬。不过,俄罗斯民众的忍耐力确实很强,他们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卢布一天贬值几十倍的苦日子,排队买面包是家常便饭。所以普京在国内宣传这是一场“民族生存之战”时,很多人愿意把眼下的困难,转化为一种爱国情绪扛下来。
问题是,这种靠意志和忍耐的支撑,到底能持续多久?俄罗斯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能源卖不卖得出去,而是卖出去的价格和主动权。现在是买方市场,人家压价,你就得受着。而且能源总有挖完的一天,靠老本吃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更要命的是,芯片、关键工业零部件这些东西,国内造不出来,只能靠灰色渠道进口,工业升级基本停滞。
说白了,普京现在就是在赌,赌欧洲先受不了高昂的能源价格,赌美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乌克兰,也赌中国会继续保持合作。这场赌局,赌赢了,他就能继续维持国内的稳定;赌输了,内部积压的矛盾随时可能爆雷。
所以,我们看到的俄罗斯经济的韧性,其实是一种生存性的韧性,而不是发展性的韧性。这头“毛熊”虽然还站着,但为了维持站立的姿态,它正在一点点地消耗自己的血肉和未来。至于它还能撑多久,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路,会越走越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