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项立刚在微博上发了一句“不看新闻联播的一般是下等人,他们是不需要知道天下大事,他们也不会做大事,做大事的人在中国得看新闻联播”。
整个网络上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这话说得很傲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也有人觉得他是在强调新闻联播的重要性,能帮人了解国家大事。这句话直接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上,成了那段时间的热点人物。
那时候项立刚的身份是通信行业观察家,还是飞象网的总裁。他发完这条微博第二天就跟网友在评论区吵起来了,还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甚至用了更激烈的词来回击批评。
媒体也跟进报道了,南都之类的报纸采访他,他解释说这其实是气话,跟新闻联播本身没太大关系,下等人指的是那些懒惰、贪婪、不感恩的人,不是社会地位高低。但很多人都觉得他这是在用二元思维划分人群。
有人把他跟“低端人口”这种说法联系起来,批评他傲慢。还有人挖出他之前的一些言论,比如在疫苗事件上说必须国企做,私有化只涨价,觉得他总爱发这种争议性观点。
事件发酵后,他回应说没想到会传这么广,可能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他还澄清上等人是勇敢、有担当、自强不息的,跟钱权无关。但这些解释没完全平息争议,反而让他被贴上“公知”或者“爱国主义者”的标签。
1983年项立刚毕业于安徽省商业学校会计专业。那时候中专算不错了,但他不满足,花了七年自学,1990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在大学里他学传播学,对文艺心理学和宣泄心理感兴趣,读了很多书,建起知识框架。
毕业后进人民邮电出版社当编辑,1993年接触计算机,通过跟台湾杂志合作,成了早期网民。那时候电脑还不普及,他报班学编程,看到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就开始钻研互联网通讯工程。
1999年他升到北京邮电通讯社市场开发部主任,推动通讯网络发展,还创办了《通信世界》栏目,整合新闻政策法规。2007年互联网兴起,传统媒体衰退,他辞职创业,办了飞象网,研究互联网理论和产品。
2014年提出智能互联网概念,写了《5G时代》《5G机会》《ChatGPT:读懂AI爆发背后的技术和产业逻辑》等书。他还当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北京3G产业联盟副理事长。
个人生活上,他妻子原晓娟2007年得癌去世,他为此跟杂志社打官司要赔偿,还在陕西建了希望小学。这些经历让他在通信圈有影响力,但也因为直言不讳,经常惹争议。
转眼6年多过去了,今年7月,项立刚的现状还挺活跃的,没被那场风波完全打倒。他还是通信观察家,经常发声评论科技话题,尤其是芯片、人工智能、5G这些。
年初他的微博账号因为一些争议言论被禁言了,但到6月又恢复了,继续发帖。职业上他没大变,继续讲课、写文章、参与行业讨论。比方说,2024年底他就说今年起芯片进入产能过剩时代,中国芯片产值能破万亿,工厂数量超全球总和,英伟达和台积电会受冲击。
他还爱评论人工智能的发展。3月份他在一档节目上说,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不能被美国带到沟里去。意思是别只盯着通用大模型,那只是AI的一小部分,得全面发展,像木桶原理,得让所有板子都齐,才能提升综合能力。
他觉得美国炒大模型是想抬高少数公司股价,中国得走自己的路,通过AI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这观点有道理,但也有人觉得他总爱批国外。
6月他又发了不少东西。6月11日,任正非谈美国封锁下中国芯片发展,他评论说中国企业踏实做基础研究,封锁徒劳,只有开放才能共同进步。告诉环球时报,任正非表态务实谦逊。
6月14日,他呼吁禁止向台湾销售稀土,说饭要一口一口吃,得逐步建制度。这跟地缘政治相关,关注的人多,有人疑问为什么以前没做,他解释说以前稀土出口多,现在得控制。
7月他炮轰蔡澜,说不是啥文化人,四大才子名不副实,早年靠三级片赚钱,财富积累跟文化人身份冲突。这话一出,又引发分歧,有人觉得他太刻薄,有人同意。
之前4月,他笑一些教授说董明珠人才观落后。董明珠的万人硕博计划,针对新能源、智能装备、芯片等方向,跟高校合作,今年招5000本科以上。他觉得这计划好,教授们落后了。
总体看,他发言还是集中在科技和产业上,支持国产,批国外技术霸权。比如预测国产AI芯片份额从2024年的12%升到25%。但争议没断,网友有时嘲他一边批美国一边儿子在美国生活啥的。他也履行过判决,6月12日微博置顶致歉李洪元,郑重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