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号靠泊巴生港:中马联演背后的南海准则与信号
巴生港外锚地一早就热闹起来。052D“银川”舰、071“井冈山”舰、056A“荆门”舰分批靠泊,甲板吊机与岸桥对位,装卸队按港务调度口令推进。联演名为“和平友谊-2025”,时间定在15日至23日。
这次有新变化。空军首次列入科目,意味着海陆空一体化联演从“试水”进阶到体系化协同。马来西亚国防部通告强调科目以海上安全、搜救与人道救援为主,新海峡时报以马来文写道:“Latihan Aman Bersama bukan tertumpu kepada ancaman; fokus HADR dan keselamatan maritim.”——不针对任何一方,聚焦HADR与海上安全。
为何在此时此地?马六甲海峡—南海通道是马来西亚贸易命脉,巴生港年吞吐量已跨越千万TEU,任何风浪都会推高保险与物流成本。把演训放在航运要冲,信号很直接:提升实操能力,也在为地区“减震”。
更大的背景是“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持续推进。东盟外长联合公报多次写入“加快谈判”,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务实科目(搜救、联络通信、后送医疗)本质上是把准则里“风险管控、海上相遇规则”的技术层面先练熟。谈判桌需要底层互操作的支撑。
马尼拉会紧张吗?近期菲中在仁爱礁、黄岩岛周边的补给与执法对峙频仍,水炮、拦截、伴航都出现过。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发言人Jay Tarriela在X上说过:“We will not be deterred by water cannons.”——补给不会因水炮而停。区域演训一增一减,马尼拉自然把它当作“信号战”的一环。
美国因素在场,但不喧宾。美菲防务合作密集,但华盛顿对升级风险保持谨慎,智库报告也反复提醒“灰色地带行为”的误判链条。对吉隆坡而言,更务实的选择是把多边议程拉直:COC谈判、海上联合搜救、打击跨境犯罪,把“安全”与“通畅”捆在一起。
科目设计也透露取向:海上搜救(SAR)、联合指挥通信、医疗后送、反海盗与执法协作,都是地区港口、船公司、渔业社群最关心的“硬功”。一句话,演训不是炫技,是把各自的制度与流程磨到可对接。
港口边,一位马来语标语常年挂在调度室:“Keselamatan dulu.”—安全优先。马来谚语也管用:Air tenang jangan disangka tiada buaya,水面平静不等于没有鳄鱼。南海的风浪不靠话语降温,靠规则与操作。
你所在城市的港口或渔港,近来有没有为海上安全改了流程或设备?哪些细节最能降低风险?欢迎用你的在地观察补一块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