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一句:郑丽文上任短短二十天,是不是往平静的池塘丢了块石头?答案很直白——丢了,而且水花不小,涟漪还在扩散中。
11月3日走马上任,接着人事布阵像开闸一样快速展开;11月6日抛出的第五波人事,外界普遍看作最后一波补强。名单上既有老面孔,也有“外来兵”:前秘书长张雅屏出任考纪会主委,音乐人王安国接文宣,前立委李德维进办公室当顾问。看起来她既在压宝深蓝核心,也不忌讳拉进能打的新人——传递出的信号很直接:能耐比标签更重要。
▶ 傅崐萁的影子
郑上任后先后拜会立院、首站花莲,明显在争取傅崐萁的支持;傅也两次全程陪同并公开号召蓝委挺郑,配合度不低。但棘手的矛盾在“总召”任期:党规写只能任两年,意味着傅明年一月就得下台。于是11月7日,有38名蓝委提案并通过取消“总召”续任条款——表面上是党务修正,眼明的人会把这事和为傅“留位”联系起来。支持者看得见他的战力,担心者怕变成万年总召,党内微妙的平衡因此被打破或改写。
▶ 士气与外宣
数据也不是摆设:党务公布,郑当选后20天内新增2405名党员,其中1412人首次加入,993人回归。这样的增长对一支需要重振旗鼓的队伍,无疑是一针强心剂。艺人吴宗宪也公开看好,认为郑能带来焕然一新的气象。对外面,郑定在11月8日出席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的追思活动,强调“勿忘历史”和“两岸和平”,趁着近期两岸话题热度,把情感和议题串起来,既是表态也是对选民情绪的触摸。
把这些动作连成线条,能看到她在布棋:既要守住传统票仓,也要引进新话语、新面孔;对傅既拉拢又像在为他谋一条继续留在战场的路;对外则用历史与和平议题来收揽部分中间选民。说白了,是主动进攻加上留有后路的防守棋风。
那么,这波涟漪能不能变成潮流?郑的用人哲学和傅的强攻风格能不能长期共振?党内规则的调整会不会酿成新的不安?答案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条路同时有机会也有风险。你怎么看——这股新风能把老酱缸搅开多大一个口子?欢迎在评论里说说你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