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些天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日本人来华寻亲的事。
这个日本人乘坐飞机来到杭州,出了萧山机场,他叫来了一辆出租车。
司机问:“先生要去哪里?”
日本人告诉司机,他爷爷曾是一位侵华士兵,当年战死在中国浙江,具体地址不详,他此行的目的有两个:看一眼爷爷的战死之地,最好能找到爷爷的遗骨。
司机稍微想了一下,就对那位日本人说:“那地方我知道”,开车载上日本客人就离开了机场。
汽车一路向西猛开,两个多小时后,出租车停在了一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前。
司机说:“目的地到了,你爷爷很有可能是战死在这里的。”
国民党第74军历任军长
说着,司机指了指招牌上的五个大字-“某某影视城”。
故事说到这里,相信细心的朋友已经知道大概了。
在这个著名的影视城,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抗战大戏”,无数个剧组在这里拍摄抗战题材影视剧,数不清的日本鬼子在这里被暴打、被消灭。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按照某某影视城那样的歼敌水平,抗战哪里需要十四年……”
读者朋友肯定明白,以上故事“纯属虚构”,不过是一个荒诞的笑话而已,真实的抗战哪有那么轻松。
从仅存不多的史料以及抗战老兵的回忆材料中,我们看到的抗战绝对不是那样的,其惨烈程度用“血雨腥风”四个字来形容毫不夸张。
笔者整理过一些资料,仅以抗战王牌部队-国民党第74军为例,回顾一下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国民党第74军军旗
首先,第74军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一,它曾经被日军称为“支那第一恐怖军”,其战斗力之强悍可见一斑。
与其他几张“王牌”不同的是,第74军的这张“王牌”纯粹是打出来的。
但是,在与日寇交战中,即便是第74军这样的国民党王牌部队也伤亡惨重,它曾经数次遭受重创,好几次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1937年9月1日,国民党第74军诞生于硝烟弥漫的淞沪战场,当时,国民党投入淞沪战场的部队达数十个师,番号繁杂,指挥混乱。
为了统一指挥,国民党只能把一些师一级部队匆匆捏合成军,这就是国民党第74军诞生时的窘迫背景。
第74军由王耀武的第51师和俞济时的第58师合并组成,74军成立时,这两个师已经投入淞沪战场,俞济时升任第74军首任军长后,冯圣法接任了第58师师长一职。
在淞沪会战的战场,第74军的防地都是国军防线的关键部位,其中,王耀武的第51师护卫罗店,冯圣法的第58师护卫蕰藻浜。
老照片 抗战士兵
既然是战线的关键位置,自然也就是日本人的必争之地,王耀武的第51师就与日军进行了数次殊死的较量。
面对日军疯狂的进攻,王耀武镇定果敢,率51师官兵顽强坚守,虽然全师伤亡过半,却依旧士气高昂。
在淞沪战场,国民党军一片混乱,乱象丛生,王耀武和第51师出色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多次受到战区的嘉奖,当时,上海滩著名的《申报》和《大公报》都曾报道过51师英勇杀敌的事迹。
王耀武也因领兵有方、作战有功,备受老蒋关注,从此崭露头角。
冯圣法的第58师也表现不俗,其间,第58师炮兵营6门105毫米榴弹炮大显神威,但是,在与日军交锋中仍然处于下风,部队伤亡惨重。
第74军撤出上海后,部队还没有来得及补充休整,全军就加入了南京保卫战,等到南京沦陷,王耀武第51师撤至浦口时,全师只剩下不满6000人。
王耀武手下的四个团长则一死三伤,第58师也损失不小,可以这么说,一场南京保卫战打下来,第74军基本失去了战斗力。
老照片 抗战士兵
被打残了的第74军被迫转到安徽,进行兵员补充、训练和部队休整,就连徐州会战这样的大战都未能参加,直到兰封会战前,74军的兵员、装备得到了大量补充,这才得以复活,再次活跃于抗日战场。
再说说万家岭战役。
当时,日军106师团主力孤军深入至万家岭一带,薛岳果断决定调集重兵围歼这支孤军。
日军第106师团长淞浦淳六郎拼死突围,他选择的突破口便是等74军58师防区,58师以极大的牺牲顶住了日军的多次猛攻,经过两天激战,全师仅剩下500人。
眼看阵地难保,俞济时把自己的警卫队都投入了战斗,这才保住了阵地。
在张古山争夺战中,第74军51师与日军展开了拉锯战,张古山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伴随着激烈的争夺战,51师伤亡巨大。
其主力305团团长和几个营长先后负重伤,代团长又以身殉国,营以下军官没剩下多少,士兵更是损失惨重。
最终,51师突击队拼死拿下了张古山主阵地。
此役,国军一举收复九江以南失地,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师团长淞浦中将也险些被俘。
战役中,第74军守得住、攻得上,居功至伟,但第74军自身的损失也超过了1.3万人,比106师团的战损还要大,所以,第74军尽管战绩不俗,也只能算是“惨胜”。
第74军在上高会战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日军动用万余兵力和数十架飞机,猛攻74军守卫的云头山、白茅山阵地。
第74军与日军反复绞杀,战至激烈处,官兵们曾经与日军进行了七次白刃战,以血肉之躯守住了防线。
老照片 参加受降仪式的国民党将领
上高会战战果辉煌,日军第33师团遭到重创,第34师团及独立第20混成旅团伤亡更是超过70%,1.5万名日军被击毙。
然而,第74军也在战役中打得“浑身是伤”,据记载,“一日间,敌我伤亡均在四千以上”……
上高会战之后,第74军迅速得到了兵员补充和休整,还全军统一换装了苏式装备。
春华山之战则是第74军历史上一场生死之战。
1941年9月21日,王耀武奉命率国民党第74军赶到长沙春华山,以阻止日本重兵攻打长沙。
不幸的是,第74军的电报被日军破译了,日军占得先机,在春华山设下重兵埋伏,春华山杀机四伏,而王耀武却毫无知觉。
9月25日,第74军57师首先进入战场,其两个团与日军搜索部队遭遇,一阵痛打后,日军残部逃向春华山。
在追杀这股日军时,国军官兵才惊讶地发现:春华山已为日军占领,更可怕的是,第74军已经陷入重围。
为争取主动,王耀武当即下令这两个团攻打春华山,一场夜战下来,国军打退了日军两个大队。
27日凌晨,余程万第57师向日军第3师团发起突然袭击,激战一个清晨后,日军招架不住,只能退出战斗。
但是,日军仗着有空军支持,迅速发起了反攻。
于是,这两支分属两个国家的顶级军队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面对面地厮杀起来,双方都打得十分顽强,一时难分胜负。
双方厮杀至中午时分,王耀武命令51师步兵指挥官李翰卿率部迂回到春华山以北,侧击日军。
李翰卿侧击成功,日军乱了方寸开始溃退,但是却被日军援兵包围,李翰卿不幸身亡。
此时,余程万第57师正在赤石河独自抵挡日军两个师团,战至天黑,全师伤亡3000多人,营以下指挥员损失过半,然而日军没能前进半步。
左:第74军军长王耀武
据守春华山阵地的廖龄奇58师也伤亡惨重,日军飞机狂轰滥炸,数万名日军轮番进攻,国民党守军与冲上阵地的日军展开肉搏,双方死伤无数。
日军另外两支部队则向第74军军部实施包围,而第74军部只有一个直属团、一个警卫营,寡不敌众,卫士排长只能带领几个精兵,护送王耀武摸黑逃跑,一直走到天明,王耀武才脱离了险境。
春华山之战是王耀武终身难忘的一场恶战。仅仅在9月27日那一天,第74军57师就伤亡过半,58师基本打完了,只有51师相对好些。
虎狼一般的第74军尚且如此,倘若换成其他部队,其结果不可想像……
1943年11月的常德会战中,第74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协同攻击。
战至最后,在援兵无望的绝境下,余程万师长迫不得已率部突围,最后,仅剩83人得以脱出重围。
6天后,余程万就随反击部队杀回常德,收复了常德。
但是,余程万被蒋介石以“擅自撤退,违抗军令”的罪名押上军事法庭,好在孙连仲、王耀武出面求情,余程万最终保住了性命,被判服刑两年。
抗战期间,第74军参加了正面战场上几乎所有的大型会战,被誉为抗日铁军,但是,第74军也屡次遭受重创。
特赦后的王耀武先生(中)
不过,老蒋对这支部队的偏爱也人尽皆知,每逢重大战损,第74军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休整和补充,但凡有新型装备,第74军也会优先得到配备。
一旦“满血复活”,第74军又是一支战力满满的抗日劲旅,照样让日本人闻之色变、胆战心惊!
如今,抗日战争已成为往事,当年参加过对日作战的老兵们也日渐稀少,年轻一代也只能通过影视剧等文艺作品去了解那场战争。
真心希望当代的文艺工作者尊重历史事实,创作出真实、感人的抗日题材文艺作品,而不是一味的“戏说”、“恶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