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的战争已陷入一个致命悖论:他越是执着于加沙的“全胜”,政治根基就越快地被瓦解。当外部军事压力变为“流血点”,内部则爆发信任雪崩,特拉维夫的抗议与前高官的倒戈汹涌而至。更致命的是,长期盟友的沉默正将他困在自己点燃的战火之中。
内塔尼亚胡的战争正陷入一个致命悖论。他越是执着于在加沙取得军事上的所谓“全胜”,其政治根基就越快地被从外部、内部以及盟友三个维度同时瓦解。
当超过九百名以色列士兵的阵亡名单不断拉长,真正动摇其战时内阁的,已非哈马斯的火箭弹,而是一场源于战争本身的信任雪崩。这并非简单的外部攻势,更像是一系列催化剂,引爆了以色列国内深层的危机。
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目标是“彻底消灭哈马斯”。然而,这场战事波及了难民营、学校和医院,以色列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与此同时,外部的军事压力并非致命打击,更像是一种持续的“战略噪音”。它不断消耗着以色列的注意力与资源,并在心理层面制造紧张。
八月三日,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对以色列的雅法、阿什凯隆军事目标以及海法港口发动了三次军事行动。
以色列国防部随后证实,他们拦截了一架来自也门方向的无人机。所幸,此次袭击并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报告,显示其直接破坏力有限。
然而,胡塞武装声称拥有高超音速导弹,并扬言以色列的“铁穹”和美国的“萨德”防御系统对此“形同虚设”。这种说法即便未经证实,也足以在以色列社会内部制造心理压力。
这类袭击虽然未能造成决定性的军事打击,但其持续性打破了以色列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它们是永不愈合的“流血点”,不断消耗着公众的信心。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个潜在的战略远忧浮现。巴基斯坦与伊朗签署了多项能源与贸易合作协议。
双方计划将双边贸易额从当前的三十亿美元大幅提升至一百亿美元。这一举动本身并非直接军事威胁,但放大了以色列对长期战略包围的担忧。
以色列长期以来对伊朗及其代理人(如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和胡塞武装)采取强硬打击策略。他们拥有显著的空军优势,但始终警惕伊朗通过其他途径弥补短板。
德黑兰与伊斯兰堡的协议,正是可能被视为一种潜在的战略迂回。它加剧了以色列国内对速战速决的渴求,以及对持久战可能导致战略劣势的排斥。
外部的焦虑和消耗,很快便转化为以色列内部政治的动荡。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开始从内部瓦解其社会的共识基础。
哈马斯深谙此道,发布了一段被扣押人员布拉斯拉夫斯基的视频。视频中的他显得“骨瘦如柴”,哈马斯还宣称,人质的糟糕状况是以色列的封锁和军事行动造成的。
这段视频精准地击中了以色列社会的痛点。人质问题一直是牵动以色列民众情绪的核心。哈马斯的心理战达到了预期效果。
视频发布后,以色列多地爆发了数万人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他们的核心诉求已经不再是单纯支持战争,而是强烈要求政府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以便解救人质。
这种民意转向,直接挑战了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执政合法性。民众对“彻底消灭哈马斯”这一目标所付出的高昂代价,表现出日益增长的不满。
以色列前总理、反对派领袖拉皮德也公开表态,认为战争必须结束。他声称,大部分以色列民众已不再信任内塔尼亚胡,也不再支持加沙战争。
这番言论无疑是向内塔尼亚胡的民意基础发出直接挑战。它反映出以色列社会内部对于战争走向和政府领导力的深刻裂痕。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超过六百名以色列前高级官员,包括摩萨德和安全总局前局长帕尔多与阿亚隆,联名致信美国前总统特朗普。
这一“绕开政府”的非常规举动,标志着本应是国家柱石的安全精英阶层,也对内塔尼亚胡的路线丧失了信心。他们似乎认为,只有外部力量才能施压内塔尼亚胡结束战争。
这些前安全系统最高层人物的联名信,是对内塔尼亚胡执政能力和战略判断的严重质疑。它暴露出精英阶层与现任政府之间存在的深刻分歧。
危机的顶点,体现在国际支持体系的动摇,特别是来自核心盟友态度的转变。这对于内塔尼亚胡而言,无疑是最后、也是最致命的政治打击。
长期以来特朗普一直被视为内塔尼亚胡的“铁杆盟友”。两人在政治上立场相近,私交也颇深。
过去,当内塔尼亚胡面临国内外的压力时,特朗普曾多次公开为他辩护,提供坚定的政治支持。这种盟友关系被视为内塔尼亚胡执政的重要外部保障。
然而,在此次以色列前高级官员联名致信求助的关键时刻,特朗普却选择了“出人意料的沉默”。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为内塔尼亚胡提供任何形式的公开支持。
这种沉默远比公开谴责更具破坏力。它向以色列内部传递了一个清晰而危险的信号:内塔尼亚胡的强硬路线在国际上,甚至在其最亲近的盟友眼中,都可能已成为政治负资产。
特朗普的沉默,可能意味着他正在重新评估支持内塔尼亚胡的政治成本。这预示着他过去无条件的支持,如今也开始出现裂痕。
此外,国际社会的普遍立场也与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包括英法在内的二十多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以色列立即结束战争。
这进一步佐证了内塔尼亚胡所面临的国际压力是普遍性的。特朗普的沉默,正是在这种普遍国际压力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和具有深远意味。
内塔尼亚胡的出路,或许已不在加沙战场,而在于如何拆解这个正从四面八方收紧的政治绞索。
当一场战争的目的从寻求国家安全异化为维系个人政治生命时,其本身就成了最大的威胁。
胡塞的无人机,德黑兰的贸易协议,特拉维夫的抗议声浪,以及华盛顿的沉默,共同奏响了一曲“围困内塔尼亚胡”的交响曲。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可能就取决于曲终人散的时刻何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