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均近5万亿!深圳圈靠创新吸年轻人,苏锡常凭制造稳根基,路径大不同

admin 2025-10-26 05:32 意昂体育介绍 99

我国都市圈发展正火,有两个“成熟玩家”特别显眼——深圳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同样是经济强圈,GDP都快摸到5万亿门槛,可走的路却差得老远。搞懂这俩的不同,才算摸透了我国区域经济的门道。

先算笔经济账。2022年深圳都市圈(深莞惠为核心)GDP近5万亿,占了珠三角经济总量的48%,差不多半壁江山;常住人口超3600万,近五年每年都多进来上百万,更关键的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约78%,妥妥的“年轻活力圈”。再看苏锡常都市圈,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加起来,2022年GDP约4.8万亿,差一点就追平;常住人口2577万,虽然人少点,但底子扎实——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强项,比如昆山、江阴这些县级市,经济实力比不少地级市还强。同样是千万人口级的都市圈,为啥深圳能吸引这么多年轻人,苏锡常却能靠县域经济站稳脚跟?答案藏在各自的定位里。

再看各自的“角色定位”。深圳都市圈是珠三角的“硬核”,和广州都市圈搭起“双足鼎立”的架子,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要做全球都认的创新创意之都,吸引年轻人来创业。苏锡常呢?它是长三角的“桥梁”,离上海不到200公里,正好承接上海的研发成果,搞“研发在沪、生产在外”,还得帮着长三角一体化往前推。一个往“全球创新”冲,一个往“区域协同”扎,方向不同,却都踩在了我国区域发展的点子上。

产业上的差异更明显。深圳都市圈早就不是简单的深圳把产业转到东莞、惠州,而是深莞惠深度融合,甚至出现产业外溢后又回流的情况,尤其是深莞,产业链都快拧成一股绳了。创新实力也硬,能和北京、上海掰手腕,A+H股上市公司超600家,随便拎几个都是行业龙头。

苏锡常则是“制造狂魔”,2021年工业规模就达7.5万亿,全球都难找这么强的制造业基地。苏州是“全球工业大市”,无锡专搞物联网和集成电路,常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跑在前面。而且民营经济给力,2021年三市就有62家企业进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简单说,深圳是“裂变式创新”,靠科技和资本冲;苏锡常是“渐进式升级”,靠制造和民营资本稳,创新靠裂变,制造靠深耕,各有各的绝活。

协同发展这块,俩圈也各有章法。深圳都市圈后来才定了深莞惠“一主两副”的格局,现在正忙着建“高铁+城际+市域快线”的交通网,想把辐射力再扩大——要知道,大湾区里广佛一天的出行量就有171万次,深圳圈也想做到这份上。

苏锡常则是“老玩家”,2002年就被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圈,区域协同能力全国第二,交通联系度、物流通达度都是满分,高铁高速织成网,往来比不少城市内部还方便。更关键的是,苏锡常三个市都不是直辖市、副省级市,特别讲究“抱团取暖”,既跟上海互补,内部也不内耗。老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协同这事,俩圈都没走偏。

当然,俩圈也有各自的坎。深圳都市圈最头疼的是土地,深圳就1997平方公里,只相当于北京的1/8、上海的1/3、广州的1/4,可开发的地快用完了,跨市交通也得再提速。苏锡常呢?得在跟着上海发展的多搞点自己的原创创新,培育本土的总部企业,还得防着内部产业撞车。

不过未来方向很清:深圳要靠交通一体化把创新链、产业链拉得更长,融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苏锡常要让制造业往高端、智能、绿色转,当好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器”,跟着上海一起建全球城市区域。

其实说到底,深圳都市圈是“创新引领、外溢融合”的样板,苏锡常是“制造为本、协同共进”的标杆。它们证明,都市圈发展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找对路,都能跑出好成绩。你看,不管是在深圳熬夜搞研发的年轻人,还是在苏锡常车间里钻研技术的工人,都是在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使劲。

最后想问大家,你身边有没有深圳圈或苏锡常圈的事?比如去深圳创业的朋友,或者在苏州工厂上班的亲戚,他们的经历是不是也印证了这俩圈的不同?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察!

上一篇:安徽BIPV
下一篇:王者荣耀逆风翻盘英雄盘点:操作与默契共筑胜利之路

热点资讯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