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什么操作,我真是看得手机都要摔出去了!你说穆塞蒂这小子,前一秒还在新闻里说他“无缘”年终总决赛,结果转头就“替补参加”了,这中间连一个小时都不到吧?我滴个乖乖,这是坐了火箭还是直接开了传送门?我这刚刷到消息,心里想着可惜了,结果还没来得及吐槽完,他又回来了,合着是给我表演了一个原地复活?这剧本编得,连我自己写小说都不敢这么扯淡。
我当时就纳闷了,按理说德约科维奇这种级别的选手,身体状态和赛事规划那都是顶级的,怎么会突然就说要退赛?而且还不是提前官宣,非得等到比赛都快开始了,或者说,都排好座位了,才来这么一出。你说巧不巧,正好是穆塞蒂这小伙子替补。这事儿一出来,我脑子里就嗡嗡的,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量身定制”吗?我这人啊,就是看不得这种事,心里堵得慌。
ATP总决赛这东西,每年都关注,那可是世界巡回赛里规格最高的赛事之一了,前八强才能入围。根据ATP官方公布的参赛规则,只有当入围的前八名选手有退赛情况,排名第九或第十的候补选手才能顶上。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候补入围的情况,比如2020年伦敦总决赛,施瓦茨曼就曾以候补身份首次亮相,他当时世界排名第九,顶替的是因伤退赛的伯雷蒂尼。再往前,像2017年迪米特洛夫也是候补出战,最后还爆冷拿了冠军。所以说,替补是常规操作,但这次蹊跷就蹊跷在,德约这退赛的时机和方式,还有他跟穆塞蒂那个“握手谈话”,实在是让人浮想联翩。
我跟你们说,我真不是阴谋论者,但你看他们俩赛后那个互动,穆塞蒂那脸上都快藏不住的笑意,跟捡了钱似的,德约还凑到他耳边说了点什么。然后穆塞蒂回头就说德约跟他说不会参加了,他能替补。哦豁,这简直就是现场直播了一出“君子协议”啊。什么叫“亲如兄弟的颁奖典礼”?这兄弟情深得有点过分了吧?我当时看他俩那个样子,就觉得不对劲,心里嘀咕,难道这是传说中的“做球”?我一个普通观众,看见这情景都替那些辛辛苦苦抢名额的球员感到不值。
话说回来,德约科维奇在男子网坛的地位那真是没人能撼动,历史战绩摆在那儿,比如他可是公开赛时代首位实现全部九站大师赛冠军“金大师”壮举的选手,而且不止一次,这成绩,根据ATP官网数据统计,是2018年辛辛那提大师赛后确认的,到他手里,纪录已经翻了好几倍了。奖杯拿到手软,荣誉堆成山,他还需要一个年终总决赛冠军来证明自己吗?估计对他来说,能拿到第一百零一个冠军,比在年终总决赛再多一个冠军更有意义吧。他这种级别的球员,大概早就已经超越了普通运动员的“求胜欲”,更追求的是一些“场外意义”。
但我就是觉得,这事儿不光是德约和穆塞蒂的事,它传递出来的信息就很让人不舒服。这不明摆着告诉大家,什么竞争啊,什么实力啊,有时候就是可以“谈”的吗?这不就成了“各取所需,条件可谈”?一个是为了冠军数量,一个是为了年终总决赛的体验和曝光,双方一拍即合,皆大欢喜。我看着就想翻白眼,这可真是把竞技体育的脸面都丢干净了。
我刷着评论,有人说“你怎么能说是假球?”我可没直接说“假球”,但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竞技体育,靠的是实力说话,是场上真刀真枪地拼杀,不是你帮我一下,我送你一个顺水人情。要是比赛都能这么玩,那以后我们还看什么?看他们提前排练好的剧本吗?这不就是把我们观众当傻子耍吗?我真是越想越气,这不就是一种对赛事规则的“合理利用”吗?或者说,是把规则的漏洞直接捅穿了,然后光明正大地走进去。这种行为,哪怕从规则上说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但从体育精神和职业道德上,是不是应该被好好反思一下?我有时候真觉得,这些职业选手们是不是把我们这些看球的当空气了,以为我们都傻,看不出来这其中的猫腻?这不,图三穆塞蒂那嘴角都憋不住的笑,我当时看了都想给他一个大白眼,你这高兴得也太明显了吧。这事儿要是真的没啥猫腻,他犯得着笑得这么意味深长吗?
所以我真是搞不懂了,难道现在竞技体育的氛围已经变成这样了?大家都能接受这种“变通”了吗?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