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射!球进啦!"桑塔体育中心的草坪上,穿着红色球衣的川妹子们抱作一团。新津三小女足队长王小雨抹了把汗,望着记分牌上2:0的比分,嘴角咧到了耳朵根。这可不是普通比赛——在距离成都6800公里的芬兰罗瓦涅米,这群平均年龄12岁的姑娘们,硬是用脚底板踢出了国际友谊赛的开门红。
北极圈的阳光斜斜洒在球场上,照得姑娘们辫子上的红头绳格外扎眼。对面芬兰队的金发姑娘们显然没料到,眼前这群比自己矮半头的中国学生,跑起来像踩着风火轮似的。开场才七分钟,前锋李小花就逮着对方后卫愣神的空档,一记贴地斩把球送进了网窝。"当时我就听见场边教练扯着嗓子喊'要得'!"赛后这丫头捧着冰镇蓝莓汁,笑得见牙不见眼。
要说这场球赛的来头可不小。十年前成都和罗瓦涅米结成友好城市那会儿,谁想得到日后会有群四川娃儿跑到圣诞老人老家踢友谊赛?当地市长特意把比赛安排在桑塔体育中心,这地方平时可是芬兰职业球队的主场。更绝的是赛场边上杵着块电子屏,中芬双语轮番播放两队训练花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世界杯预选赛。
中场休息时发生了个插曲。芬兰队教练盯着新津姑娘们绑腿的绷带直挠头,后来才晓得这是四川青训的独门秘籍——用弹性绷带固定脚踝,既灵活又防扭伤。对方15号球员偷偷摸了下张小梅的绷带,惊得直喊"魔法道具"。这话传到替补席,惹得姑娘们咯咯直笑,有个皮丫头还现场演示起绷带的花式系法。
赢球后的庆祝方式也透着川味。姑娘们从行囊里掏出几包火锅底料,非要请芬兰队员尝尝"成都特产"。结果辣得对方球员直灌矿泉水,有个实诚孩子边吐舌头边竖大拇指:"比我们的驯鹿肉还带劲!"这场景把场边的随队翻译乐得直拍大腿,说活像辣椒遇上冰淇淋。
要说这支队伍的本事,那可是实打实练出来的。去年市运会包揽男女足双冠,今年"贡嘎杯"又摘银牌,训练场边的矿泉水瓶堆得比人还高。主教练老陈有句口头禅:"练球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每天放学后的加练雷打不动,有回暴雨天,姑娘们愣是在积水里练了两个小时盘带,第二天全队集体感冒,把校医忙得脚打后脑勺。
北极圈科技馆的互动展厅里,刚比完赛的姑娘们瞬间切换成好奇宝宝模式。赵小敏盯着极光模拟装置挪不开步,非说像外婆腌的泡菜坛子冒绿光。最逗的是体验冰雪驾驶模拟器时,几个丫头把方向盘拧得像和面,屏幕上显示的雪地车在冰原上扭出麻花轨迹,惹得芬兰工作人员捂嘴偷笑。
罗瓦涅米当地报纸用整版报道了这场比赛,标题起得贼有意思——《当熊猫遇见驯鹿》。文章里特别提到,中国姑娘们每次拼抢倒地都会立刻爬起来鞠躬,这个细节让现场观众集体鼓掌。有位白胡子老爷爷看完比赛,特意跑到更衣室门口,用刚学的四川话喊了句"雄起",发音虽然像"胸器",可把姑娘们感动得眼眶发热。
回酒店的大巴上,累瘫的姑娘们睡得东倒西歪。队长王小雨偷偷摸出手机,给留守学校的队友发消息:"芬兰的月亮和咱新津的一样圆。"发完才想起北极圈现在处于极昼,压根看不见月亮,自己先噗嗤笑出声来。车窗外,午夜阳光把雪松林照得透亮,像极了她们训练场边那排总是沾着足球印的银杏树。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