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伊朗高级官员被暗杀的人数不断增多,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安危成了外界最关注的事情。

【特朗普叫停以军暗杀哈梅内伊的计划】
法新社等多家外媒报道,美国消息人士透露称,以色列确实曾计划暗杀哈梅内伊,但被特朗普在关键时刻叫停,并警告以方不要对哈梅内伊动手。
美以之间,素来是穿一条裤子的“亲密盟友”,而且哈梅内伊作为伊朗国内的强硬派核心,曾多次对美国放狠话,如果把哈梅内伊除掉,美国无疑能省很大力气。特朗普为什么要叫停这个暗杀计划呢?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特朗普之所以力保哈梅内伊一命,可能来自两个顾虑:
一方面,特朗普不想让中东彻底失控。
虽然哈梅内伊是美国的“眼中钉”,但他是一个“可以预判的敌人”。在特朗普眼里,伊朗现在的宗教政权虽强硬,但还没有彻底失控。他知道哈梅内伊的底线在哪里,也知道如何在制裁、威慑和谈判之间来回操作。
相反,一旦哈梅内伊被以色列刺杀,伊朗肯定会乱套。强烈的“复仇情绪”会压过一切理性判断,伊斯兰革命卫队、什叶派民兵组织、甚至黎巴嫩真主党,都会立刻对美军展开报复行动。届时,美国在中东的军力部署,尤其是伊拉克、叙利亚的美军基地将首当其冲。整个中东瞬间进入“总动员”状态,局势一发不可收拾。
当前特朗普的重心还是放在尽快结束俄乌冲突,以及与中国的关税战上,更何况美国国内反特朗普浪潮不断扩大,一旦中东进入彻底混乱的局面,以美国当前的状态来同时应对“四条战线”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哈梅内伊对特朗普还“有用”】
另一方面,哈梅内伊还有“战略价值”。特朗普是个商人出身,对“交易”的理解远胜政客。他并不急着“干掉”伊朗最高领袖,因为在他眼里,哈梅内伊不是“敌人”,美国需要他活着。
比如,未来若伊朗国内爆发抗议、经济持续恶化,特朗普可能会放出“缓和制裁”的信号,引导伊朗内部出现裂痕,甚至鼓动颜色革命。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哈梅内伊还活着,伊朗政权维持“压抑但未崩溃”的临界状态。
倘若以色列贸然“斩首”,新一代更激进的伊朗领导人上台,恨美之心更加强烈,那美国就再无回旋空间。届时,伊朗极可能彻底走向反美,对美国在中东的布局构成根本性威胁。特朗普深知这一点,所以宁可暂时“容下哈梅内伊”,也不愿打破现有的平衡。
说到底,特朗普不是什么“和平天使”,也不是忽然怜悯哈梅内伊。他之所以“网开一面”,只是因为他算得清这笔账。
杀了哈梅内伊,美国会更安全吗?未必。会更强大吗?也未必。而留他一命,美国才有更多操作空间、更多筹码可用、更多谈判路径可走。这就是特朗普的精明所在。
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能叫停一次,但未必能叫停下一次。
日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被问到暗杀哈梅内伊一事时表示:“我不想谈这个。但我可以告诉你……我们会做我们需要做的事,我认为美国知道什么对美国有利”。可见其对暗杀哈梅内伊一事并没有完全放弃。

【伊朗在德黑兰附近发现以军无人机制造基地】
而且令人心惊的是,以军的“触手”早就已经伸到了哈梅内伊“家门口”。
据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6月16日报道,伊朗安全部队在距离德黑兰市中心仅有不到20公里的地方,意外发现了一个隐藏极深的秘密无人机制造基地。换句话说,这个基地几乎就藏在伊朗权力中枢的“后院”。
报道称,该基地位于一栋三层建筑内,以色列特工在此秘密组装并储存无人机,准备执行“针对国家重要目标的恐怖袭击”。更惊人的是,伊朗安全人员在现场还发现了土制炸弹,以及超过200公斤的高爆炸药。
这说明什么?说明哈梅内伊早就不安全了,这么大一个恐袭武器制造中心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藏在伊朗的“眼皮子”底下,伊朗方面却毫无察觉。从这个角度看,哈梅内伊的个人安保、防护体系以及整个德黑兰的安全防线,恐怕早已被摩萨德摸透甚至“击穿”。
目前,伊朗高层已开始采取“紧急预案”。据路透社报道,伊朗正在考虑将哈梅内伊“转移安置”。同时俄方也明确表态,称愿意提供“安全撤退路线”,并为其提供安全避难所。
从中方视角来看,这再次印证了一个现实:中东局势已走到了极度危险的临界点。哈梅内伊作为伊朗最高领袖,不仅是政治象征,更是什叶派联盟的“定海神针”——一旦他出事,什叶派武装、亲伊朗政权将迅速陷入混乱,整个中东将不再可控。
眼下,中东战火仍在持续,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究竟会如何收场,哈梅内伊的最终命运又会怎样?一切都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