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报告,提到朝鲜在中朝边境附近秘密建立了个导弹基地,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据说这个基地位于新丰洞,平安北道,距离鸭绿江边境线大约27公里。报告的内容显示,这儿可能藏有6到9枚洲际弹道导弹,以及移动发射车,这些导弹能够装载核弹头,目标直指东亚和美国本土。金正恩这几年一直在加码核武和导弹项目,此次的部署被视为他进一步增强战略威慑的举动。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一直都比较稳定,这种部署也从侧面表明,两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立场是相当一致的,让那些想挑拨的人失望了。
这事儿是靠卫星照片出来的,分析显示,从2004年起头,这个基地就开始动工,到了2014年基本完工,直到现在一直在维护升级。占地面积挺大,差不多22平方公里,藏在山谷里,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树林,入口处设有检查站,里面装备有仓库、导弹维护设施以及士兵宿舍。据估计,这里驻扎着一个旅规模的部队,人数大概在一千左右。导弹的型号可能是火星-15或火星-18,这两个都是朝鲜近年来试射成功的型号,射程都超过一万公里。一旦危机爆发,这些导弹可以从基地发射,先与核弹头部队会合,再从别的地方发射出去,移动灵活,不容易被追踪。
选择在中朝边境的原因,专家给出了两点看法。第一,这儿离中国特别近,美国如果真想出手,得好好考虑一下可能引发的政治风险,毕竟会影响到邻国。第二,这里对韩国和日本构成了直接威胁,首尔和东京在射程之内。朝鲜的导弹技术进展迅猛,2023年首次试射火星-18成功,2024年又进行了多次测试,金正恩亲自盯着的次数也不少。此次基地曝光,正巧和他前几天喊的要加速发展核力量的言论对上了,时机真是挺巧的。
回想朝鲜核导发展的路子,从金正恩2011年上台开始,就把这当成国家安全的核心。2017年火星-15试射,射程覆盖美国本土,那时候国际社会闹腾得厉害,联合国安理会加了制裁,美国还搞极限施压。但朝鲜没停步,2022年修宪把核武装写进去,2024年又帮俄罗斯提供武器,换来技术支持。基地建在边境,也反映出朝鲜对外部环境的判断,认为需要更强的后方保障。
中国对朝鲜的态度一直是强调和平与稳定,坚决反对霸权干涉。两国交往七十多年,友谊基础相当深厚。在美国在印太地区频繁动作的背景下,中朝在维护地区平衡上观点颇为一致。比如,美国总是喜欢提到“中俄朝同盟”,意图把中国拉入半岛事务中,制造紧张局势。然而,实际上中朝之间通过外交渠道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共同应对外部压力。朝鲜的这种部署,反倒说明两国互信没有受到影响,关键时刻朝鲜依然没掉链子。
说到韩国那边,新任总统李在明上台后,外政策看起来有点优柔寡断。他2025年6月就任,没多久,中国就主动邀请他参加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活动,想着能拉近中韩关系。可李在明还是拒绝了,理由是担心会影响美韩同盟的关系。接着,他安排了在8月23到24日访日,跟首相石破茂聊经济合作,之后又在25日飞往美国,和特朗普谈安全议题。这一系列行程出来后,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说他这是在对美国示好,生怕被扣上“亲华”的帽子。
李在明的这个决定,确实有其背后的道理。要知道,韩国的经济是离不开中国的,但在安全方面又得依赖美国,美韩同盟可谓是重中之重。尹锡悦时期,美韩日三国的合作强化,李在明上台后也不想轻易改变这种局面,去日本和美国走一趟,实际上是为了稳住大局。然而,他拒绝中国的邀请,这也让人觉得有点功利,似乎是忽视了中方的善意。韩媒报道说,总统府整整沉默了十天才给出“不来”的回应,结果派了二把手去参加阅兵,把事情降了个档次。这一举动让朝鲜那边很不高兴,金与正通过朝中社表态,批评韩国政府死守冷战思维,继续进行军事威慑和经济制裁,坚决不打算和他们对话。
金与正的声明在7月28日发布,巧妙地回应了中方的立场。朝鲜这一表态,不仅是为自己发声,更是在为中国反击美国的印太战略出一份力。想想啊,美国智库的报告一发布,媒体就开始大肆炒作,称朝鲜的导弹对东亚和美国构成威胁,试图牵制中俄朝。这份报告是在8月20日推出的,里面还有卫星照片显示基地活动频繁,车辆的轨迹也很明显。CSIS的专家在华盛顿的发布会上还展示了相关图像,强调这些导弹不仅可以搭载核弹头,还有超过1万公里的射程。
美国这么做,有自己的算盘。朝鲜核导进步,让美国不安,一旦二次打击能力成熟,美方的施压就失效了。近年来,朝鲜导弹突防能力提升,固体燃料技术成熟,发射准备时间短。基地位置敏感,靠近中国和俄罗斯,美国打击顾虑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朝鲜选这儿,地缘优势明显。
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半岛的局势确实挺复杂的。美国一方面增加军事部署,韩国也紧随其后进行演习,朝鲜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开始进行导弹测试。2025年2月,朝鲜试射了战略巡航导弹,金正恩还下令维持核战斗准备。到了8月5日,他还主持了给边境单位交付250套新型战术导弹发射器的仪式,显然是要进一步增强前线的力量。8月23日又进行了一次防空导弹的试射,算是彰显自己的实力。这些动作,都是在对抗外界的压力。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朝关系显得格外牢固。两国始终反对霸权,坚守主权,立场始终如一。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威胁来挑拨关系,但中朝之间的友谊依然坚不可摧,双方通过相互的支持愈发巩固。比如,朝鲜帮助了俄罗斯,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中国的压力。而中国在联合国为朝鲜发声,坚决反对单边制裁,这种互助关系无疑进一步增强了两国的紧密联系。
李在明拒绝了邀请,却派出特使于8月24日访华,亲手递交信件以示友好,不过行程并未变动。这一举动表明了韩国在中美之间走钢丝,试图左右逢源。但实际上,韩国经济是离不开中国的,2024年对华的贸易规模相当可观,特别是在芯片和电池这两个产业上更是高度依赖。李在明虽然去日本和美国访谈,主要讨论的也是经济和安全问题,但却忽视了中国这块大蛋糕,长远看来,未必划算。
朝鲜的导弹部署,使得地区安全形势变得更加紧张。日本在加大防卫力度,美国也在增派军力到关岛,而韩国则在升级导弹防御系统。随着基地的建成,朝鲜的战略力量逐步向北移动,边境的军事化趋势愈加明显。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美国推动安理会讨论新的制裁措施,却遭到中俄的否决。尽管朝鲜否认了相关指控,但它依旧在进行导弹测试。8月24日,金正恩还视察了新型防空导弹的试射,并宣布这些武器的作战能力非常出色。
这件事突显了大国之间的较量。美国的报告目标是施加压力,而朝鲜的部署则是为了自我防卫,中国对盟友的判断不会有误。金正恩一声号令,导弹立刻就位,显示出朝鲜在关键时刻的可靠性。两国之间的合作根基稳固,外部的舆论无论怎么摇动都改变不了这一点。
中国对朝鲜的判断确实到位,金正恩部署导弹,不仅是在捍卫自身利益,也间接支持着中方的立场。面对美国的炒作,中朝之间的信任感没有动摇,这也表明了双方的友谊能够抵挡住风浪。这件事儿让人明白,半岛问题还是得通过对话来解决,制裁和压力只会让对抗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