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光景,中国航空工业的腾飞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曾几何时,我们起步晚,底子薄,可如今,这股发展势头却让全球都为之侧目,甚至有些“看不懂”了。特别是那先进的隐身战机,歼20下饺子一样源源不断地生产,歼35也加足马力冲进制造线,这份前所未有的“中国速度”,正让全世界的媒体惊呼连连,他们都在好奇:中国到底想干啥?这战略级的规模化部署,无疑在全球空防的棋盘上,投下了太多新的变数。
隐身猛禽,横空出世
想想看,中国空军的王牌——第五代隐形战机歼20,从首次露面到形成战力,那速度简直是坐了火箭。2011年,它首度升空,大家就知道,中国航空技术不一样了。短短六年,2017年,歼20就正式列装部队,这期间可不是走过场,而是经过了无数次严苛的测试和优化,展现出的研发效率和技术成熟度,让人不得不竖大拇指。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为此还引进了脉动式装配线,这套新模式,让生产效率比过去翻了好几倍。
有了这套“加速器”,歼20的年产量有望轻松突破百架大关,彻底颠覆了外界对中国先进战机产能的刻板印象。直到去年底,我们空军手上已经有了超过200架歼20。光今年上半年,又有70多架新机加入队伍,隐身机队的规模越发壮大。展望明年,歼20一年的交付量,很可能要奔着120架去了。再过几年,这支空中雄鹰的总数预计会突破300架,届时它们将分散部署到多个空军航空旅,那份空中优势,想想都让人激动。
与此同时,另一位同样引人关注的明星,中型隐形战机歼35,也正在加速制造。它脱胎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的FC-31原型机,最初可是冲着出口市场去的。没想到,我们海军慧眼识珠,看到了它巨大的潜力,立马拍板,全力推进舰载版本的开发。2021年10月,歼35舰载型成功首飞,那独特的弹射钩和可折叠机翼,一看就是为航母量身定制的。去年珠海航展上,歼35的陆基型号也首次公开亮相,双发配置,电子战能力超群,瞬间成了焦点。
沈阳集团预计明年就要启动小批量生产了,空军和海军的需求,这次要一起满足。早些时候,我们中央媒体不经意间捕捉到了一段装配线上的画面,歼35机身尾钩的细节清晰可见,这可不是模型,这是实打实的生产现场啊!外界普遍分析,歼35就是为“福建舰”这类用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准备的,估计明年很快就会展开密集的上舰测试,想想都替它捏把汗,又满怀期待。
中国心,铸就利剑
中国航空工业在核心技术领域,那真是憋着一口气,靠着自主创新,才给新一代战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它们在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有所超越。就拿歼20来说,去年6月,它成功进行了B型首飞,换装了我们自己的WS-15发动机,性能那叫一个“脱胎换骨”。这款发动机推力高达180千牛,直接把战机的机动性能拉到了一个新高度,彻底告别了早期对进口发动机的依赖。WS-15的强大心脏,也为未来集成定向能武器和更先进的传感器系统,铺平了无限可能。
回想当年,我们在航空技术起步时,曾遭遇严密的技术封锁。可中国人从来不信邪,硬是靠着持续不断的自主研发,一点点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如今在雷达和光电系统这些关键领域,我们已然走在了世界前列。歼20装备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能同时盯住好几个目标,那叫一个眼观六路。歼35也配备了先进的电光瞄准系统,和美国F-35的系统异曲同工,能提供360度无死角的态势感知,飞行员在战场上就像开了“天眼”。这些技术上的突破和发展,让中国空军在战机数量和质量上,都实现了一次漂亮的“质变”。更让人兴奋的是,我们已经开始布局未来的空战了。第六代战机原型机据说已经完成了首次试飞,预示着未来它将整合无人僚机系统,实现多机协同打击,这可不是拍电影,这真的会彻底颠覆我们对未来空战的想象。
世界惊呼,棋局已变
中国隐身战机的飞速崛起,如今已不再是自家事,它深刻影响着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搞得从西方大国到周边邻居,都高度关注,琢磨着该如何应对。许多国外媒体对我们战机,尤其是隐身型号的生产节奏,直言“看不懂”,甚至“惊呼”不已。美国《战区》杂志就尖锐指出,歼20的生产速度已经非常接近美国F-35的水平了,他们甚至报告说,歼20几乎每三天就有一架新机下线。
更让人坐不住的是,明年,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总裁都不得不公开承认,去年中国歼20的产量突破了百架,这逼得他们不得不加快F-35的生产节奏,来应对这份突如其来的压力。日本媒体最初对歼20的数量评估失误,后来修正数据,发现我们实际交付量已经是F-35的两倍。台湾媒体在详细计算了歼20的生产速度后,更是坦言感受到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印度《欧亚时报》甚至分析说,中国加速生产歼20,正是对美国此前在亚太地区部署数百架F-22和F-35的一种战略回应,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这分明是地区军事竞争正在白热化的信号。
虽然美国的F-35项目从2001年启动到现在,已经生产了上千架,但它也并非一帆风顺,至今仍面临一系列技术和交付难题。比如,美国计划明年年产140架F-35,但实际交付却因为“技术刷新3”配置升级的延误,导致新机下线后需要长时间停放,等待更新,这严重限制了它快速扩大机队规模。这和我们形成鲜明对比。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甚至有观点提出,到明年,中国歼20的总数量可能会超过美国F-22机队的总数(186架),要知道,F-22早在2011年就停产了。在X平台(以前叫推特)上,有用户就发文对比说,中国今年预计生产120架歼20,而美国空军同期可能只接收24架F-35,这差距,眼看着就越来越大了。俄罗斯媒体也在琢磨,中国怎么可能从苏-35战机技术中汲取经验,来促进歼20发动机和雷达系统的升级,这背后,是国际社会对我们技术进步的深深关注。
中国战机产能的飙升,正在深刻改变亚太地区的战略力量对比,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种变化已经促使日本和韩国不得不加快第六代战机的研发,也推动印度猛增国防预算。等满足了国内的需求,歼35有望杀入国际军贸市场,比如出口给巴基斯坦等友好国家,这无疑将直接挑战美国在第五代战机出口领域的垄断地位。就在今年1月,巴基斯坦空军已经表达了采购FC-31的强烈意愿;到了明年6月,甚至已经确认计划购买J-35A了,首批预计将在几个月内交付,可以预见,这必将进一步搅动国际军贸的现有格局。
笔者以为
中国之所以持续不断地制造歼20和歼35,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提升空军的整体作战能力。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还有边境地区随时可能发生的摩擦。这些隐身战机,它们独特的设计加上强大的电子对抗功能,对于在未来空战中提高战机的生存能力和打击效率,简直是至关重要的。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也说了,中国加速生产,其实就是在回应亚太地区F-35日益增多的部署,确保我们空中力量的平衡不被打破。大规模生产,不仅能迅速扩充机队,还能有效摊薄单架战机的成本,提升整体性价比,这完全符合国家经济支撑军工发展的长远考量。
在南海、台湾这些周边关键区域,确保我们拥有足够数量的先进战机,是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并保持战略平衡的关键支撑。我们一直都强调自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绝不会主动挑起事端。然而,如果国家利益受到挑衅,中国有能力,也有实力,会坚决予以回应。这也是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公平对话权利的基础。军事现代化,说到底,是为了提升国家能力,守护我们的家园安全。在国际社会中,哪有哪个国家愿意在军事发展上落后呢?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中国将永远保持和平姿态,但会坚定不移地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这一点,绝不会含糊。